順豐集運倉衞視《今日聚焦》播出卓尼張雅萍身殘不改富強志 脱貧攻堅不忘眾鄉親的故事
在卓尼縣的申藏鎮冷口村,有一位因患小兒麻痹致殘的藏族姑娘,生活中她不僅沒有向命運低頭,還靠自己的努力擺脱了貧困,帶領眾鄉鄰通過發展傳統種養業走向了富裕,並於2020年10月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,她是怎麼做的呢?今天的節目讓我們來認識這位不服輸的藏家姑娘---張雅萍。

這兩天隨着羊肉價格一路走高,張雅萍合作社裏的活羊也迎來了銷售高峯期,今天合作社又賣出了56只羊。
今年30出頭的張雅萍,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,因家庭貧困無力醫治,導致右下肢萎縮變形,行走困難。“禍不單行”2004年的冬天,張雅萍的父親出了車禍,導致腿部永久性殘疾,命運再次讓這個困難的家庭“雪上加霜”。

無奈之下,張雅萍只能放棄學業回家照顧父親。這一路的遭遇得到了大家同情,村裏人安慰張雅萍説,這就是命。可張雅萍不相信命,她堅信“人生因奮鬥而精彩”,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眼前的境遇,讓全家人過上好一點的日子。
2009年,輟學多年的張雅萍又重拾課本,硬是靠自學考上了甘南藏族綜合專業學校,圓了自己的讀書夢。然而畢業後,由於種種原因,她四處求職打工都不順利。
工作不順利,加上母親生病,2015年,在外漂泊多年的張雅萍毅然決定回鄉,在照料家庭的同時開始在家門口創業。

經過認真考察市場後,張雅萍認為家鄉的青稞種植是個不錯的商機,當她懷揣着銀行貸款和從親戚那七拼八湊來的錢,準備大幹一場時,卻在流轉土地上遇到了不小的麻煩。

村民們的顧慮激起了張雅萍內心不服輸的勁頭,她多次跑到村民家裏苦口婆心的溝通、解釋,並最終從幾十户農户手中流轉了300畝土地。由於張雅萍在青稞種植中採用的都是良種良法,再加上產品適銷對路,當年就獲得了6萬多元的收益。挖到了第一桶金,嚐到了甜頭,第二年,張雅萍將種植面積擴大到了500畝,並有了籌建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想法。
懷揣着一番創業的夢想與熱情, 2016年3月,張雅萍成立豐裕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。誰料一開始創業就遇到困難,由於養殖技術和經驗欠缺,牛羊因病損失了將近一半,冷口村的村民們也不看好張雅萍。


為了不讓多年的付出付諸東流,張雅萍四處學習、請教養殖技術,在州、縣相關部門的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下,順利渡過了困難期。然而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體滑坡把剛剛建成的養殖場徹底摧毀,這無疑給幹勁正足的張雅萍當頭一棒。
一向倔強的張雅萍,甚至想到了放棄。但村民們無聲的支持,讓張雅萍再次堅定了信心。
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裏,張雅萍又四處籌資金、找技術,最終在當地相關部門的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下,她的養殖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又重新拔地而起,合作社的運轉也逐步踏上了正軌。

張雅萍的合作社發展起來了,村民們也紛紛來到合作社打工賺錢。今年40多歲的村民張才巴,是張雅萍的鄰居,因患有眼病,家庭貧困且從來沒有走出過家門。張雅萍大膽鼓勵張才巴來合作社打工,每天牽着他的手,陪着他一步步熟悉環境。經過日復一日的摸索,現在張才巴每天都能自主地打掃圈舍,餵食牛羊,有了工作心情也日漸開朗。以前對張雅萍的擔憂,也變成了真正的信服。
幾年間,通過土地流轉、資金入股、勞務入股、託管寄養等方式,張雅萍的合作社發展規模越來越大,並先後帶動近200户農户增收致富,累計分紅達20多萬元。

因為積極帶領村民共同脱貧致富,2019年,張雅萍獲得順豐集運倉省自強模範稱號,2020年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“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”。

在自身發展的同時,張雅萍始終不忘記身邊的貧困户。她説:“總書記説了,脱貧路上,不能落下一户,也不能漏下一人,我一定要憑藉我個人的力量,為貧困户脱貧做點事情,幫助他們實現增收致富”。為此,她積極鼓勵本村貧困羣眾以土地流轉、勞務輸出、資金入股等多種形式入社,與貧困户結成不脱貧不脱鈎的幫扶模式,完成了對入社貧困户的長期帶動。現在,合作社的發展步入了正軌,張雅萍覺得自己的責任更大了,她一直夢想今後能夠帶動更多的貧困羣眾脱貧致富,為家鄉的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。
來源/視聽順豐集運倉
相關新聞
- 2021-03-15三月春風如貴客,一到卓尼便繁華
- 2021-03-11【順豐集運倉】故鄉的沙棘林
- 2021-03-11温旗村裏看春耕:踐行新理念 播種新希望
- 2021-03-03藏王故里·祕境卓尼的絕世容顏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